2013论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的继承与延续

来源: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发布时间:2017-05-19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的继承与延续
  祖莪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包括中国画的创造理念、绘画技法、绘画工具、绘画材料。它的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期,经千年历史,期间经历魏、晋的发轫,唐宋的成熟,至元明清发展到高峰。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是一个广博的概念,一个不断演进发展的生命体。它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观点、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如孔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是道、德、仁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例如: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图一)这是一副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白描画,是展现中国画笔墨线条之美的经典之作。国画讲究内涵、气韵、意境、崇尚简约。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一幅白描画正是用“墨”这一单纯的材料描绘,把色彩简化为黑白,再墨分五色,在简单中寻求微妙的变化。作者用简单抽象的线条高度概括出人物及物体的立体结构,把画面中人物复杂的神态与形态变化生动的表现出来,描绘出一段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佛教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的宗教文化与精神生活。同时,作为绘画工具——毛笔;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大发明,用柔软的动物毛制成笔。在纸上和丝绢上,要画出如锥画沙的力度,像铁线一样的刚劲有力。又要向游丝一样纤细;游刃有余。像行云流水;活泼、潇洒、飘逸。画家使用毛笔作画是修与悟的过程(修练绘画能力悟其造型神韵)。使“心、手、意、气”有机的结合,通过长期的锤炼,才能完成各种描法,创作出这幅形神生动、内涵悠远、简约而丰富的传世画作。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图二)这幅画用目识心计的创作方法。我们可以从画中看到中国画的思想性和画由心生强调自我表现的创作理念。画家凭自己对场景的印象创作,不仅把“韩熙载夜宴”的生活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把里面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描写的栩栩如生。而且画家凭借自身的观察力、自我认识,对主人翁的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以画面人物的生动神态,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图绘于丝绢之上画法为工笔重彩,用色丰富,石色(矿物质颜色)、水色(植物中提取颜色)、金、银溶于画中。历经千年至今保持完好而不变色。证实了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科学性、持久性。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图三)画家深悟自然天地之法,用科学的理性技法与情感相融。以散点透视的方法构图,将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行使停靠的船只、高耸的城楼、热闹的街道以及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场景,和谐的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记录了北宋时期汴梁的繁荣景象。全图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笔法精细、神气浑然一体,表现出画家对艺术的真诚追求和敬业精神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考察。也从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方式上看到,中国绘画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丰富和创新的,是宋代绘画历史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的继承与延续的实例。清、袁江《蓬莱仙岛图》(图四)此图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物我共化”的创作理念。画家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将自己的理想世界和对自然的理解、感悟融于笔端,创作出似与不似、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以抒发出自己心灵的情态自由。
  追求天地大美之所在是中国人的一种天性,由此产生了大志大悟而无穷的书画思维方法。儒、道、佛的思想,中国文化的精髓驱使着中国书画理念的成熟、发展、至完美。这种天性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书画创作理念、绘画艺术技法、绘画工具与材料,并铸造出完整的传统书画艺术体系。
  南齐-谢赫论画认为:“绘图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唐-张彦远论画认为:“画者,成教化著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宋-《宣和画谱,叙》中说:“画之作者,善足以观时,恶足以戒其后,岂徒为是五色之章,以取玩于世也哉。”西晋-陆机论画:“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魏-曹植论画:“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杰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倾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呼鉴戒者,图画也。”由此可见古书画以其创造力和感染力、浸润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以推崇、高尚的社会精华,鄙弃低俗糟粕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社会风气为一体。通过书画艺术形式,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发扬。并且把书画的核心元素注入社会建设之中,形成整个历史时期的行为模式,使人民从中获得道德的教化和美育的思想引导。中国绘画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石,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继承是对传统绘画精神的领悟和传统绘画技法的临摹学习;
  在我们欣赏、临习古画与古画家对话交流中看到,古人把对自然形式的感受,升华为道的意义上的感悟。从特定的自然形式中,引申出特定的社会道德内容。在绘画中,极端重视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画乃“文中之文”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意识,间接地从笔底云烟的审美意识中体现。以物拟人,写智善于山水之间。
  延续就是基于传统绘画艺术体系的中国画创作。在延续中显示其不朽的生命力。“黑格尔”说:“在艺术、宗教和哲学中所显现的‘决对精神’是永恒的他与发展无关。”我们强调立足传统就是要延续我们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是为了创作出更好的画作,创作出能表现自己民族语言的画作。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精神自然升华的过程。也是艺术自然发展延续的过程。中国文化的精髓驱使着中国绘画理念的成熟、发展、至完美。产生了与之相应的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技法、绘画工具与材料,铸造出完整的传统书画艺术体系。技法、材料上的发展以及外来艺术的借鉴,可以丰富我们的绘画色彩和绘画表现能力,但是不能偏离我们民族绘画艺术基石。就像语言一样不论怎样发展丰富,都一定是中国语言而不是其它语言。
  祖莪创作的《雄鹰图》应用中国画传统水墨技法,以墨的浓淡变化和块面的组合,表现出雄鹰坚强的肌体与羽翼,将传统笔墨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从唐代开始,水墨的地位被文人推到了极为崇高的位置。传为王维所撰的《山水诀》开篇即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清代石涛说要“于墨海中立定精神”,并有诗句:“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心旷神怡》继承传统的构图章法在大片的布白中,寻找自我心灵的空间,空灵、厚重、寂静、深远,于微茫朦胧中感受那含蓄不尽的诗意。以简略的语言反映丰富的内容,让读者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享受博大的思维空间。《银装素裹》用洁白的雪装饰自然,描绘出自我心中理想的美好世界,有生活场景的真实感更有宇宙在乎手的精神空间,发挥思维自由,强调自我表现。在不经意处蕴涵着深远的古意。《清平世界》以充溢着诗意的心灵去呼唤清净、平和,让人们放下世间一切不和谐因素,生活在一个美妙的自由和平的理想世界中。从以上几幅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厚重与新技法的融入,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所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的继承与延续。
  传统绘画艺术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遵循社会与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时空隧道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真气的称颂和美德的褒奖。徜徉其间。人们被传统绘画艺术感染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升华。时代气息自然生长与其中,传统在继承中得以延续,这样的绘画创作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种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日益增强,在中国绘画领域对传统绘画体系的认识,出现模糊以至迷离的状况下,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不朽的生命力和广博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程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