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

来源: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发布时间:2018-03-23

  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上、下)/ 李小山、邹跃进主编·—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ISBN978-7-5356-3385-9;

  2册(304;410页);35cm

  ¥990.00

  馆藏书号:J227/65

  版画,在新中国绘画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虽说中国传统绘画史中有版画这一艺术门类的存在,但是本书所收录的版画,不管是艺术观念还是表现方式,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尤其是抗战时期的解放区,版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50-70年代的版画,经历了从解放区的纪实性写实向抒情性写实的转换,这个转换不仅发生在老一代的版画家身上,也是由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版画家所完成的,突出表现在这一时期的三大地方版画画派中。

  三大板块之四川版画是较早表现出群体性和地域性特征的艺术群体,他们基本延续了延安黑白木刻“力之美”的艺术精神和表现力。特点为黑白木刻的强烈对比,题材上多以刻画新社会新人形象为主,特别是在表现四川藏族人民的新生活上,独具特色,充满了诗意。

  三大板块之江苏水印版画。中国的水印版画古之有之,在新中国新兴版画的初创期,曾有少数版画家尝试过一些现代水印版画习作,但是唯独江苏在水印版画创作上独树一帜。江苏水印版画的探索,与50年代有关木刻“民族化”问题是紧密相连的。虽然中国的水印版画受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版画家内山嘉吉的影响,但是江苏水印版画民族性特点表现为“湿”,其在表现材料上选择易渗透的中国宣纸,又吸收中国画没骨,勾勒法,以及明代和苏州桃花坞版画等民间艺术因素,以水墨淋漓的画面表现江南的水乡和秀丽的山川,从而造就了江苏水印木刻作品抒情与淡雅别致的特点。

  三大板块之北大荒木刻。黑龙江的北大荒版画是新中国版画史上另一个重要的地方画派,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引起了中国版画界的注意,以其典型的北方地域风格而备受关注。

  北大荒版画的特点是:内容上以边疆风景、劳动场面为主要题材,以营造抒情和诗意的境界为艺术特色,以油印套色风景版画为主体,“粗犷之美”对当时的版画创作造成了冲击。

  1978年是北大荒版画的一个艺术分水岭,北大荒第三代版画家他们或以恢弘的气势抒写北大荒寥阔的原野、丰殷的沃土,或以细腻委婉的笔调刻画垦区知识青年的精神维度、心理世界,或以简约明快的语言捕捉新垦区的田园诗意、现代情调,与早期北大荒套色油印的粗犷、豪放、浓烈不同,新北大荒版画更具有典雅、秀美、清新的田园风情。

  “文革”版画及其终结与过渡期为1966-1978年,这一时期的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直接参与了当时的“文化的革命”。一是作为大批判的武器,二是歌功颂德。新中国的版画在“文革”期间把抒情性、精致性推向了极致,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文革版画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湖南美术出版社在国内美术出版的激烈竞争中,独具慧眼,很早就开始了对20世纪中国版画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出版了李树声、邹跃进和李小山先生共同主编的《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版画集》(1998年)和《寒凝大地:1930~1949国统区木刻版画集》(2000年)之后,又编辑出版了李小山、邹跃进先生主编的上下两卷《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2009)。这套大8开的精装本画集,收入了1949年以来的优秀版画作品588幅,系统地、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中国版画的光辉历程,作为画集的中心主题,“春华秋实”生动地表明了中国版画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正如邹跃进所言:“从30年代开始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作为左翼美术的源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艺术的方式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所有画种中,只有版画具有如此光荣的革命历史,这一历史,成为我们考察和研究新中国版画六十年的基础主逻辑起点。”对于了解20世纪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变化,了解20世纪中国人民的整体形象,了解20世纪中国版画的艺术发展,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艺术史的权威性。  

  《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的编辑出版,体现了中国的美术出版社所具有的向世界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的自觉意识,再次验证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水平,上看经济政治体制,下看艺术史。”艺术史是一种最无关国计民生和权势利益的人文学科,当一个国家和民族开始具有文化的自觉性,开始在世界艺术史的背景下进行本民族的艺术史完整写作,就显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不再是被动地被他人观看,而是主动地放眼世界,走向全球。

(责任编辑:吴少娟)